佛宝网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佛法修行

法师新加坡讲座精选:深入解读十善业道经——二零零零年分享会精华回顾

2024-04-28 09:34编辑:admin人气:393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71集) 200097 新

佛教讲经位置

同学们 大家好 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的第十面。请看倒数第二行的最后一句:

第四,柔和正直之心。

这是 "八欢喜心法 "之四。离嗔。由此可见 三毒烦恼对菩提心的障碍有多大。立信论》中的马门菩萨

为僧人讲经说法

中告诉我们。菩提心的体是直心。其功能是深心和大悲;体和功能是一而非二。菩提心的体性和功能是一而不是二。直心是对自己的善德深心。直心是对众生的大悲心。在《观无量寿佛经》中,法王向我们讲述了菩提心。这个 "菩提心。体即诚心。当我们把佛经放在一起看的时候 意思就非常清楚了。在《起信论》中,直心即是诚心。诚到极处,三毒烦恼皆幻。它们并不真诚。离不开三毒。决定无菩提。我们必须明白这一点。这就是菩提心不易发的原因。一旦发菩提心 它是圆教的初住;菩萨的初住叫心住。由此可见 菩提心不易发。菩提心一发,即超十法界。佛经和注释都告诉我们。小乘阿罗汉和净佛都没有发菩提心。原因就在这里。发菩提心的标准是破除一切见思烦恼和尘沙烦恼。无明也破了一品。这就是菩提心的功德。菩提心的作用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只有当一个人从嗔恨中解脱出来这个 "慈悲心 "不是六道的慈悲心,也不是天道的慈悲心。我们知道,色界有十八层天。除了修持十善业道和四禅之外,我们还要修持禅定。除了修十善业道和四禅之外,还必须具备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只有这样,才能往生色界天。这里说的是 "圣人慈悲"。在无色界、无色界的凡夫天人之外,这里所说的 "圣人 "也是四圣法的最低层次。最底层也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权教菩萨的慈悲。从这些经文中 我们能够觉悟。三毒烦恼是修行的最大障碍。其报应是:嗔恚在地狱。贪欲在饿鬼。最后的邪见在畜生道。这就是三恶道的主要业因。我们必须远离三恶道。今生要证圣道 十恶不可避。十善不能行

这就是为什么僧人无法断十恶、行十善的原因。这其中有很多原因。原因有很多,但归根结底都是迷恋世间五欲六尘,迷得太深。执念太重。执念太深,放不下。原因就在这里。无论做什么事,做了一点好事,都要邀功请赏。这不仅是被人羡慕。这不仅是被人羡慕,更是与人为敌。这有损自己的性德。损害自己的性德是什么?妨碍自己本性的智慧和美德。佛家讲 "德"。这比 "德 "更宽泛。我们对这个道理的理解并不透彻。不仅是功德不能保全。事实上,功德是无法实现的。它是修行菩提道最严重的障碍。我们现在知道了。我们真的知道吗?不;我们充其量只能说现在听到了。我们无法真正相信它。如果我们听说了,那我们就真的相信了。他会回头的。换句话说。一个人必须远离嗔怒和贪婪。这才是真正的信仰;如果不离十恶。我只能说我听说过。听说佛和菩萨都有这样的说法。不能尽信。大经、大论皆云:"信为功德母"。这不是我在讲课中已多次向你们汇报过。受戒之前,我在台湾出家两年。受戒后,我回台中看望李先生,这是常礼。我向李先生道谢。李先生看到我从远处走来,向我招手。他向我挥手。他喊道:"你一定要信佛!他喊了好几声。我走到他面前。我也愣住了。然后他向我解释道:"不要以为你出了家,受了戒。你就信佛。有很多老和尚。他们八九十岁了,到死还不信佛。他们到死都不信。你为什么不信?我没有信。信。什么事做不到?相信。决定去做,却做不到。那就证明你不相信。你只能说你听说过"。我恍然大悟。

佛说:"信为道功之母"。这句话的含义非常深广。我们常常不经意地读到 "这似乎很常见。这是老生常谈。连三岁小孩都知道。这有什么奇怪的?我们没有意识到,成败的关键就在于此。在净土宗中,第一个条件就是 "信"。净土宗的三个条件被称为 "三资"。大家都很熟悉。信、愿、行。没有信。如果没有信,那么愿和行都是假的。这就像一栋三层楼的建筑。信念是第一层。愿望是第二层。行动是第三层。没有第一层。怎么会有二楼或三楼?今天,我们读了这段话。它让我们感触很深。回想一下你自己。你相信吗?我相信。决定遵循教诲。我不需要劝说。无需鼓励。依教奉行是自然而然的事。大乘佛经常说:"佛法如是。诸佛、法身大士、法身菩萨、权教菩萨、声闻、缘觉。有谁来勉励他吗?他们不需要鼓励。他们都是自动修行的。

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确实不同。大乘佛法以智慧为指导。因此,从初发心开始,就与小乘圣人不同。初悟信心的菩萨不如小乘圣人。就果位而言,他们比不上小乘阿罗汉。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们都很清楚这一点。论断惑,只相当于小乘的须陀洹。我只破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思惑还没有破。然而,圆教初信菩萨。他的智慧、觉悟能力超过了阿罗汉。佛说大乘甚深法门。阿罗汉无法理解。信心第一阶段的菩萨能理解。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这种人所知障轻,烦恼障重。因此,他们在断烦恼方面不如阿罗汉。在智慧方面,他们超过了阿罗汉。圆教菩萨。十信中的发心与菩提心相似。它不是真实的,但却非常珍贵。他在不断精进。只有在初住时,这种菩提心才会真正显现。"三心 "圆满。这 "三心 "指的是直心、深心和大悲心。三心具足 自心第六,始终为众生的利益与安宁而努力的心。

第四、五、六句。第四句说的是直心,第五句说的是深心。第五句说的是深心。第六句说的是大悲心。慈悲心是自利利他的。善与德。"利 "众生,"安 "众生。使一切

法师新加坡讲座精选:深入解读十善业道经——二零零零年分享会精华回顾

佛经大师

众生安乐。"始终如一"。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顺境逆境 从不间断。一个开悟的人 他在这个世界上 已化业为愿。这就是佛家常说的 "乘愿再来"。这就是再来之人。此念不可转。人的一生是由业力决定的。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命运。人无法逃脱命运。在人的一生中 你的行为和回报都是注定的。如果你深入阅读《了凡四训》。你就会明白。所谓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一个人的命运是注定的。家庭的命运也是注定的。国家的命运还是注定的,世界的命运还是注定的。这仍然是命中注定的。谁是宿命?肯定不是上帝。肯定不是阎王。也不是佛或菩萨。是业力。个人是由自己的业力注定的。家庭与世界是由所有人的共同业力注定的。一个家族的命运是由家族的共同业力注定的。国家的命运是由国家的业力所决定的。这个世界有世间的财富。这是世界上所有人的因果报应。这是很有道理的。特别是,佛陀在本经的开头告诉我们: "一切法从心想生。心造业,业因缘会。当业与业相遇时,卡众生造业。善恶参半。在古代 普遍接受圣贤教诲。故万念俱灰,万物造化。善为多

佛教济群法师讲经说法

而少恶。福报甚大。现代社会。我们仔细观察。众生造业。恶业多,善业少。这些年来 众生所造的恶业大幅增长。善念尚且如此 更不用说善行了。善念都在逐渐逐渐稀少。这太可怕了 这不是一个好现象。所以。觉悟者必须发菩提心。真正的菩提心是发不出来的。至少。类似的菩提心一定要有,这里说的是 "温和正直的心"、"获得圣人的慈悲"、"始终为众生的利益与安宁而努力"。我们至少应该具备这三种心。时刻谨记。尤其是第六句。这是要让大众知道,佛教徒到底能不能讲经说法。

做一个好榜样。我们现在看看社会。他有什么不好?我们要反其道而行之。给他揭示。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就是这样。所以破除邪恶是积极的 而不是消极的。很好 今天就到这里。


参考资料
(来源:未知)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xiziuec01.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