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宝网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城市分站

平顶山乌龟放生的地方 强大的愿力,是快速改变命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2022-11-10 03:07编辑:admin人气:520


当我们诸事不顺时,想改变命运时,我们有幸遇到佛法了,知道我们生活中所有的不幸,都是过去造的恶业而感召过来的。同时未来的命运也是受业力的影响,那么如何才能扭转自己的命运呢?很多人说是靠诵经持咒念佛,而真正意义上靠的是愿力,愿力能转变业力。那么什么是愿力呢?简单来说就是服务众生,为利益众生而做事。

看过了凡四训的人都知道,了凡为求子,发愿做三千件善事。有了这个愿,就会在生活中,力行善事,而且也是不断积累自己的福报。有了足够的福报才能感召到自己所求的东西。为什么说改命不可缺少愿力呢?因为有了愿力就会心存善念,有行善的动力,假如我们没有行善的动力,那么我们就会被我们的自私自利的欲望所转,欲望只会让我们不断造恶,而愿力能开发我们善的能量,在我们不断行善的过程中,也是在不断增强我们的慈悲心,随着我们的慈悲心不断扩大,我们的福报就会不断增长。

人的命运离不开“因果”两字,也就是改变命运的公式离不开:因加缘等于果。当我们种下苹果的种子(因),给它土壤、阳光、水(缘),就会长出苹果树(果)。这种现象,大家都没有质疑的,但是回到我们的命运上,我们往往没有认识到,深信因果定律对我们一生的正面帮助。当我们得不到好的结果时,为了改变这个结果,我们往往会在缘上和果上做功夫,因为缺乏正确的因果观,或者是信佛了但是对因果定律还是半信半疑。如:一个人生大病,他能够深信佛法,发愿诵《地藏经》,吃素放生,布施医药,那么他的病就会慢慢好转,如果他不做这些,那么他就花一笔钱到医院做手术开刀,吃药来解决。又如:有人经营生意出了问题,说明了他的福报不够,假如他能发愿布施帮助贫穷困难人士,发心出钱出力护持三宝,那么他的生意慢慢会转亏为盈,假如他不做这些事情,为了改变生意状况,就会花精力时间专研各种经营方法,寻找各种赚钱的途径,甚至走邪门歪道,而做这些事情只是停留在术方面,而且未必能让他生意好转,就算好转也是短暂的。我们发愿行善,不断扩大自己的善心,就是在因上下手,这个因改变了,果才能按照自然规律改变。

当我们生活中出现种种不顺的事时,那是福报不足的呈现,如果一味怨天尤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而能发愿断恶修善,是一个改变自己人生的开始。有人学佛好几年,但是命运没得到多大改变,那是因为福报增长不多。那为什么福报没增长多少呢?一个原因是布施不够,二是持戒不足。一边行善一边造恶,修来的福都被造恶折掉了。虽然学习佛法了,但是还是被业力转,因为缺乏愿力,在我们缺乏强大的愿力时,我们修行一旦遇到恶缘就很容易退缩,一旦退缩了,我们又回到原来的恶性循环中。

改变命运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要改命,一要断恶,二要修善,特别是改命前期,想行善,但是由于业力甚大,感召很多逆缘,做点善事不容易。再加上恶习未断除,就会有一股邪恶力量推动人造恶。要让我们的命运快速得到改变,我们需要有强大的善愿,人有善愿,天必佑之,人有了善的愿,就会放下自己的私心欲望,把心放在服务他人,服务大众上。心放在利益他人上,我们的心量就会变大,我们的身口意就会符合正道,做符合道的事情,人的福报和智慧就会增长。就如我们以前的周恩来总理,被很多中外人士评为非常有智慧的国家领导人,在他年轻的时候,他就有一个愿: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他一心为了国家利益而读书,拥有了这颗心让他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国家领导人。

有人明白布施的益处,但是觉得布施不以金钱数量来衡量功德,于是布施几百元就觉得足够,而自己买一件衣服就花上千元,对的,布施不在于金钱数量,在于发心,而且布施是要去除我们的悭贪、偷盗之心,同时布施也是要扩大我们的慈悲心。有些贫穷人士一个月才赚几十元,但他省吃俭用,用几十元供养三宝,这个布施之心,就很大。所以发愿要有强大的能量,才能转变自己的命运。何为强大的能量呢?如:有些人一月布施一千元,但是他每个月吃喝玩乐就花上几千元;而有些人辛辛苦苦工作,一个月才赚几百元,但他愿意将这几百元布施出去,这就是一种勇气、一种舍得的胸怀,一种奉献的精神。更有些人不仅愿意为护持三宝付出大量金钱,而且身体力行做义工,做宣扬正法的事情,因为有强大的愿力支撑他去广行善事,同时有了强大的愿力,我们诵经念佛也会变得精进,不容易退缩,而且是为了利益众生而诵经念佛,将诵经念佛的功德回向给天下的众生。当然我们发愿行善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符合自己实际情况,能够做到的,不然只是妄想。

愿天下的人都能断恶修善,愿天下的人都能破迷开悟,愿天下的人都能离苦得乐,南无阿弥陀佛!

认识杀生之本质


认识杀生之本质

杀生之业的本质是:对于对境--旁生(动物)中的任何一个,产生了想杀死的念头,而且从事杀的行为,最后断除其生命。在此结合理论而言,其整个完整的杀生过程,包括基、意趣、行为和究竟四个部分。例如,为了设宴招待客人而想献上鱼肉,由此,吩咐饭店中的服务人员说:要准备新鲜的鱼肉。"这时,基即有情鱼;思维杀掉那条鱼,认为需要食用之时--就产生了杀的"意趣";那位宰者,在对杀生没有任何恐惧和羞耻的情况下,用刀剖开来回翻滚的鱼的腹部,用手取出内脏,活生生地在炉灶上煎烤--从事杀的"行为";此时,鱼在惧怕的惨状中,经受着撕心裂腹的剧痛以及肢体分离的苦难,在奄奄一息中断了气,血肉被端到客人面前,彻底地被断绝了生命,即"究竟"。具足了上述四个部分,就正式地形成了杀生之业。然而,对于想杀某个有情,产生的杀的心念,或者口中说出语言,但并没有从事杀的行为的话,不会产生正式的杀业的。不过,知道这是基即有情,思维中产生了杀的意趣,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么其罪业是与此二条件之量相应的。即如是而说。
分享到:0

标签:

(来源:未知)
标签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xiziuec01.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友情链接():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