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宝网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城市分站

滁州放生群2023年最新壮况

2023-04-12 18:13编辑:admin人气:202


  《百业经》中有个公案,有一个比丘尼骂其他的比丘尼为“母狗”,结果在未来五百世当中转生为母狗。所以说恶语对自己的伤害也特别大。如果说一句让别人听了很愉快的话,那你自己生生世世都能得到好报,时刻都会有人让你心情愉快,这多好啊!

  法雨甘露语言是一门艺术,它能给自他带来快乐的享受,也能给自他带来深重的灾难。如果我们能运用好语言,就能为自他创造美好的生活。

  一般情况下,与人打交道,说话要温和、诚实,但也要适当。因为以什么方式说话,还要看对他人是否有利益,应该说对自他双方都有利的话语。有时候说好听的话利益不了众生,说粗语能直接或间接地利益对方,尤其是能让对方改正一些缺点和毛病,这个时候可以说粗语。但有的人特别爱说粗语,经常出言不逊、骂不绝口,这也许是末法时期的一个象征。如果让他说佛法,讲一些正确的道理时,就呆若木鸡或张口结舌了!

  现在,在人与人、地区与地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有很多的矛盾与冲突,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媒体胡言乱语、瞎编乱造造成的。经常谈论是非、长短,说恶语,这都是在伤害众生、恼害众生。所以,说话还是要谨慎。

  恶语就是恶口骂人,说别人的缺点,让别人伤心、生气。你只要让人生起一刹那的嗔恨心,就会摧毁他所有的功德、福德和善根。一句恶语就能毁了他的一切美好,因此罪过非常严重。所以在对别人没有帮助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去说别人的缺点和毛病。

  有的人以为顺口说几句他人的坏话,没有什么大事,但因果报应丝毫不爽。《百业经》中有个公案,有一个比丘尼骂其他的比丘尼为“母狗”,结果在未来五百世当中转生为母狗。所以说恶语对自己的伤害也特别大。如果说一句让别人听了很愉快的话,那你自己生生世世都能得到好报,时刻都会有人让你心情愉快,这多好啊!

  我们说别人的过失,是善意的想让他人改变,这不会有罪过;但轻易宣扬别人的过失,也许会诽谤到佛菩萨,这样所造的恶业,要远远超过杀害三界所有众生的罪过。所以最好不说他人的过失,而且要隐藏他人的过失。在不了解的时候,最好不赞叹,也不诽谤一切众生。但很多人都有习气,经常在暗中说一些是非、长短,说别人的缺点与过失,这本身就是一种过失,是一种造业。

  那些上师善知识,那些国家领导人、高官等,都是众望所归者,人们都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他们都有与自己有缘分的众生、弟子、眷属等。尤其是上师善知识是人天的福田,人天众生解脱的希望都寄托在他们身上,很多人都崇拜、赞叹他们。如果你诽谤了他们,连带与他有关系的弟子、眷属等都会受到伤害。从世间角度讲,这会给自己带来危害和灾难;从修行上讲,诽谤诸佛菩萨的罪过超过杀害三界所有众生的罪过。

  善恶不在表面上、形式上,都在心里。你无法判断他人的心,那么就不要盲目地议论、评价别人,这样很容易毁坏自己的功德,消尽自己的善根,断送自己的慧命!对自己一点一滴的好处都没有,为什么还要做这么危险的事情呢?

  有的人热衷于说些没用的闲话、废话,这些话也就是佛法中讲的绮语。自己的经历在别人不问的情况下,最好不要说。如果有人想知道,在对他有利益的情况下可以说一些。有的人因为控制不住自己,不管对方是否想知道,是否有利益,都在那里滔滔不绝地说,说了半天,谁也没听,与没说一样。说闲话的果报是口才拙劣,说话没分量,别人不愿意听。有时候说闲话,会让听见的人生起贪心、嗔恨心、嫉妒心等,弄得人心慌而生烦恼,让人心情不愉快,这也是在造恶业。

  尤其是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些狡诈、欺骗的行为,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不能宣说。若是为了发露忏悔、改过,应该在上师三宝面前说,而不应该在大众面前宣说。现在有的人把自己所做的这些恶业都当作成就与功德到处宣说,这些坑蒙拐骗、明争暗斗等狡诈的行为,并不是光彩的事;但凡夫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到处宣说,就会使恶业、罪业增长,将来要成倍地感受果报,那时痛苦是无穷无尽的。

  修行人说话要有威仪,要说有道理、有意义、符合实际的语言。佛的事业就是佛的教育,佛的教育就是传授众生快乐的方法。要想运用好语言,掌握好语言艺术,在没有登地之前——没有开悟、没有明心见性之前,不要轻易地去评价别人。

  福报由供养布施而来,《普贤行愿品》云: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如果您读上文受益,请随手转发,分享法喜,布施法益。同时修行随喜功德,与众生结法缘,积集菩提广大资粮,同证佛果!

 赏析|梁思成:云冈石窟之佛教造像

在元魏治下,佛老皆为帝王所提倡,故在此时期间,造像之风甚盛。然其发展,非尽坦途。

魏太武帝(公元424-452年)初信佛教,常与高德沙门谈论佛法。四月八日,诸寺辇像游行广衢,帝亲御门楼,瞻观散花,以致敬礼。此实为魏行像之滥觞。然帝好老庄,晨夕讽味。富于春秋,锐志武功。虽归宗佛法,敬重沙门,然未观经教,未深求缘报之旨。信嵩山道士寇谦之术。司徒崔浩,尤恶佛法,尝语帝以佛法之虚诞。帝益信之。太平真君五年诏王公以至庶人,家有私养沙门,师巫及金银巧匠者,限期逐出,否则沙门师巫身死,主人门诛。既而帝入寺中,见沙门饮酒,又见其室藏财物弓矢及富人寄藏物,忿其非法。时崔浩亦从在侧,因更进其说,遂于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三月,诏诸州坑沙门,凡有佛像及胡经者亦尽焚毁。太子晃信佛,再三谏弗听。然幸得暂缓宣诏,俾远近得闻,各自为计。故沙门经像亡匿多得幸免。然塔庙及大像,无复子遗。

太武帝被弑后。文成帝即位,诏复佛法,自真君七年,至此,凡七年间,魏境造像完全屏息。

物极则反,复法之后,建寺造像之风又盛。遂命诸州郡,限其财用,各建佛图。往时所毁并皆修复,藏匿经像遂复出世。至献文帝(公元466-471年)竟有舍身佛道,摒弃尊位之行为,其对于寺观之兴筑及佛像之塑造盖极提倡也。

我国雕塑史即于此期间放其第一次光彩。即大同云冈石窟之建造是也。

石窟寺在大同西三十里武周山中云冈村。山名云冈堡,高不过十余丈,东西横亘数里。其初沙门昙曜,请魏文成帝于“京城西武周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

石窟寺之营造,源于印度(印度大概又受埃及波斯遗物影响),而在西域,如龟兹敦煌,已于云冈开凿以前约一百年开始。故昙曜当时并非创作,实有蓝本。

石窟总数约二十余,其大者深入约七十尺,浅者仅数尺。其山石皆为沙石,石窟即凿入此石山而成者。除佛像外,尚有圣迹图及各种雕饰。石质松软,故经年代及山水之浸蚀,多已崩坏。今存者中最完善者,即受后世重修最甚者,其实则在美术上受摧残最甚者也。

云冈雕刻,其源本来自西域,乃无疑义。然传入中国之后,遇中国周秦两汉以来汉民族之传统样式,乃从与消化合冶于一炉。其后更经法显与其他高僧之留学印度,商务上与印度之交通,故受印度影响益深而进步益甚。云冈初凿虽在北魏,然其规模之大,技巧之精,非一朝一夕所养成也。

云冈雕饰中如环绕之茛苕叶(Acanthus)。飞天手中所挽花圈,皆希腊所自来,所稍异者唯希腊花圈为花与叶编成,而我则用宝珠贵石穿成耳。顶棚上大莲花及其四周飞绕之飞天,亦为北印中印本有。又如半八角拱龛以不等边四角形为周饰,为健陀罗所常见,而浮雕塔顶之相轮,则纯粹印式之宰堵坡也(第四十七图)。尤有趣者,如古式爱奥尼克式柱首,及莲花瓣,则皆印译之希腊原本也。此外西方雕饰不胜枚举,不赘。

不唯雕饰为然也,即雕饰间无数之神像亦多可考其西方本源者,其尤显者为佛籁洞拱门两旁金刚手执之三叉武器,及其上在东之三面八臂之湿婆天像,手执葡萄、弓、日等骑于牛上。其西之毗纽天像,五面六臂,骑金翅鸟,手执鸡,弓,日月等,鸟口含珠。即此二者已可作云冈石窟西源之证矣。

佛像中之有西方色彩可溯源求得者亦有数躯,则最大佛像数躯是也。此数像盖即昙曜所请凿五窟之遗存者。在此数窟中,匠人似若极力模仿佛教美术中之标准模型者,同时对一已之个性尽力压抑。故此数像其美术上之价值乃远在其历史价值之下。其面貌平板无味,绝无筋肉之表现。鼻仅为尖脊形,目细长无光,口角微向上以表示笑容,耳长及肩。此虽号称严依犍陀罗式,然只表现其部分,而失其庄严气象。乃至其衣褶之安置亦同此病也。其袈裟乃以软料作,紧随身体形状,其褶纹皆平行作曲线形。然粘身极紧似毛织绒衣状,吾恐云冈石匠,本未曾见犍陀罗原物,加之以一般美术鉴别力之低浅,故无甚精彩也。

此种以外,云冈石像尚别有作风与大佛大不同者。年代较后,或匠人来自异地,俱足以致之。此种另一作风,佛身较瘦,袍带长重,其衣褶宽平,被于身上或臂上如带,然后自身旁以平行曲线下垂,下部则作尖错形。其中有极似鸟翅伸张者,盖佛自天飞降之下意识之表象欤。其与印度细密褶纹,两相悬殊。如二极端。其内蕴藏无限力量,唯曾临魏碑者能领略之。

由此观之,云冈佛像实可分为二派,即印度(或南派)与中国(或北派)是也。所谓南派者,与南朝遗像袈裟极相似,而北派则富于力量,雕饰甚美。此北派衣褶,实为我国雕塑史中最重要发明之一,其影响于后世者极重。我古雕塑师之特别天才,实赖此衣褶以表现之。

我国佛教雕塑中最古者,其特征即为极简单有力之衣褶纹。其外廓如紧张弓弦,其角尖如翅羽,在此左右二翼式衣裙之间,乃更有二层或三层之衣褶,较平柔而作直垂式。然此种衣纹,实非有固定版式者,亦因地就材而异,粗软之石自不能如坚细石材之可细刻,或因其像大小而异其衣褶之复简。总而言之,沿北魏全代,其佛像无不具此特征者。然沿进化之步骤,此刚强之刀法亦随时日以失其锋芒,故其作品之先后,往往可以其锋芒之刚柔而定之。

至于其面貌,则尤易辨别。南派平板无精神,而北派虽极少筋肉之表现,然以其筒形之面与发冠,细长微弯之眉目,楔形之鼻,小而微笑之口,皆足以表示一种庄严慈悲之精神。此云冈石窟雕刻之所以能在精神方面占无上位置也。

——本文节录自梁思成《中国雕塑史》

标签:

(来源:未知)
标签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xiziuec01.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友情链接():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