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宝网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城市分站

松江哪里有代放生的地方

2023-02-14 02:04编辑:admin人气:614


中国佛教史概说:第八章 唐代的佛教(二)末法佛教与戒律 第一节 正像末法的三…

  ──末法佛教与戒律

  第一节 正像末法的三时思想

  在印度的佛教界,对于正法灭尽的忧虑,是出现在熏迦王朝(西元前一八七─七五年)以后,那是由于来自西方的异民族侵入,国内混乱,并对佛教时加迫害之故。是佛教徒看到了当时的现实景象而发出的悲切声。到渐渐迎向成文记录时代的经典中为止,便以正法与像法,或以正法与末法的词语,叙述关于年代的今昔形态的对比。随着经典译出,引起了中国有心者的注目,从对比的思想,予时间的配例,成了正法、像法、末法三时的思想。这是产生于北魏破佛至北周破佛事件的发生之际,是由于第六世纪华北地方的时代风潮而起。

  对于正像末三时的年时配当,也有异说,自六朝迄隋唐的佛教界,通行正法时五百年,像法时一千年,末法时一万年之说,日本接受之后,在其鐮仓时代,却用正法千年之说,因此,关于末法时的到来,两国之间相差了五百年。行于六朝佛教界的佛灭年代,是周穆王五十三年壬申岁(西元前九四九年)法上之说。依据此说的时间,正法与像法终了,便进入末法时;佛灭一千五百年,在南朝是梁元帝承圣元年,在北朝是北齐文宣帝天保三年(西元五五二年)。在这西元第六世纪中叶,正是距离北魏太武帝第一回法难后的一个世纪,佛教之复兴,也与帝都由平城迁至洛阳而日渐达于极度地繁荣,但在教界之内外,却出现弊风。当时新传译的经典中,所说浇季末法的世相,被见于现实环境,因而有人生起末法已来到的痛感。最早是北齐的慧思,在他〈立誓愿文〉中,述及此事。不久,又有北周武帝起而造成了第二回法难,在华北全境,施展了废佛毁释的独断政策,如实证明佛说的末法时到来,以致形成这种悲痛的时代思潮。这是风靡于隋代迄至唐初期间佛教界的东西。

  看清现实,批判从来的弊风,并为适应末法时代及其大众,提倡新的佛教,便是末法佛教的运动。这有纵行于华北地方,经太行山脉而及于东西之地,不久之后,出入于帝都长安的三阶教和净土教。关于相州法藏寺的信行禅师之三阶教,已如前述。

  在此,我们要介绍出于太行山脉之西,山西太原盆地,并州石壁山玄中寺道绰禅师净土教之发展。

觉真法师:彻悟人生第十三个故事

觉真法师:彻悟人生 第十三个故事

  佛陀在世时,座下有位眼睛失明了的比丘。因为眼睛瞎了,他只能摸索着缝补衣服,一不小心,针又从线上失落了。于是,他说,谁能修福积功德,帮助我穿针引线呢?这时候,刚巧佛陀走进来,告诉失明的比丘说:“我要修福积功德,我来给你穿针引线吧!”那位比丘听出是佛的声音,立刻起立披上袈裟,向佛顶礼,禀告说:“佛的功德已经圆满,为什么还要说修福积功德呢?”佛陀回答说:“虽然我的功德已经圆满,无如,我却深知功德的恩、功德的果报和功德的力量,我才能够在一切众生中最为殊胜,这也是由于这种功德。因此,我很重视功德啊!”

  待佛陀给这位比丘赞叹功德以后,接着,又顺应他的心愿说法。这位瞎眼的比丘听法后获得了法眼净,内眼也更加地明亮了。

                                    ——《大智度论》

  关怀众生就是功德,慈悲就是功德。佛已觉行圆满,尚且不忘慈悲,不忘修福,广积功德,真是我们的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人天楷模啊!

  有人说品德和智慧有如鸟之双翼,缺一不能飞。智慧好比人的眼睛,品德好比人的腿和脚。有了腿才能站立,有了脚才能行走,有了眼睛才能看清方向。品德如同车轮,可以运载人走向解脱之门,而智慧才是钥匙,有了它,才能打开这一大门。

  “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是建立在佛教“一切众生平等”的这一最胜义谛的理念之上的。佛教说的“平等”,是了义、究竟义、最完全最彻底的,不是方便义,不是权巧善用。能够“平等”到“一切众生”,彻底包容到不具任何排他性,反而包容“异端、异己”的存在。除了佛教,这在历史上任何一种学说,任何一种宗教传统恐怕都是难以做到的。

标签:

(来源:未知)
标签

上一篇:海东放生

下一篇:商丘放生团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xiziuec01.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友情链接():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