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宝网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放生念诵

太原适合兔子放生的地方,印祖故事:途经太原观灾象无德怎堪学射潮

2024-04-07 06:21编辑:admin人气:141


一、安徽允许放生的水域是哪里

太原适合兔子放生的地方,印祖故事:途经太原观灾象无德怎堪学射潮

1、大师光绪十二年中秋日,下南五台山,去北京红螺山。九月初,到达山西省太原府城。从长安到太原府1200多里,大师走了半个来月。太原府下辖1州10县,府治阳曲,府城方圆二十多里。远远地就能望见城东南方向的郝庄永祚寺的双塔高耸云霄,一座是明代万历年间当地士绅修建的文峰塔,一座是稍后由明代著名高僧妙峰大师主持扩建永祚寺时修建的宣文塔。

大师在南五台未动身前就听说太原遭受了洪水灾害。大师到太原时,发现大路都被冲毁了,只有人可通行的小路。登上城墙可以看到洪水过后一片狼藉。了解到,在六七月间的一天,大雨之中起了蛟龙水,汾河发大水,在城西面顺着城墙向南流,水势十分汹涌。巡抚登城查看,下令开炮,一开炮即时水涨了几倍,顺城南流。幸亏城门已关,大水没有进城。但是大南门外的南关是进京的大道,街市很长,被大水冲得房屋、树木、墙垣一无所有,变成了一片新的滩涂田,平平坦坦,无一人不遭此一炮之劫。而损失财物,不知有几万万。

该巡抚属于妄学钱王射潮,可是他不知道,鬼神敬佩人的道德而不怕人的威势。武肃王射潮而潮退,是因为水神感王保民之德,并非畏王强弩之威。后世之人没有武肃王的道德,却模仿武肃王的强弩之威,是不可以的。无德之人在这种时候,应该带领大家恳求忏悔,求水神不要伤害民物。纵令无益,也决不至酿成大灾。(三编卷一复钱士青居士书一)

附录:印光大师钱武肃王强弩射潮发隐颂

曰稽武肃王,降神自上苍。编民奋义勇,灭巢而诛昌。鸿功及大业,古今少克当。受封在吴越,泽国患无央。拟筑捍海堤,大兴夫农桑。潮大基难固,祭神祈降祥。又令诸精兵,强弩射潮疆。潮徙堤基固,害无而利强。一诚即有感,射潮成虚张。盖恐群雄心,犹欲来侵攘。射潮潮迁徙,藉此慑虎狼。数十年乱世,吴越颂平康。至人所计虑,其意甚深长。经唐季五代,无一处清凉。吴越儒佛教,阐扬追盛唐。此际无吴越,纲常悉丧亡。古今忠义士,无一不表彰。德惠饫民深,全国民仰望。永叔性偏僻,辟佛护门墙。奋志修二史,拟为万古防。删尽佛徒语,诬蔑吴越王。致令忠义士,各各怀感伤。观彼泷冈表,亲德甚炜煌。修史任私心,大为无忝妨。大学明明德,格物为总纲。居心有私欲,难得好下场。奉劝诸文士,谦抑自审量。勿矜奇立异,须循天理常。克念狂作圣,罔念圣作狂。聪明能克念,万代永流芳。

〖钱塘射潮〗
浙江钱塘江自古以来就以风大浪高、破坏力惊人闻名于世,钱塘观潮很早即为当地一景。唐末五代时,由于连年战乱,钱塘江堤岸久疏修葺,已是残陋毁损、破旧不堪了,根本无法继续捍御巨潮大浪的冲刷侵蚀,两岸百姓屡屡流离失所,深受其害,甚至吴越国的都城杭州也受到威胁,时无宁日。鉴于情况紧急,吴越王钱谬下令组织动员境内人民凿石填江,进行大规模整修。不料当时海潮汹涌澎湃,工程根本无法正常进行。情急之下,钱谬便当下传令工匠赶造竹箭3000支,并配以羽镞,命水军士卒轮番用强弓硬弩对潮施射。海潮竟自慢慢消退,工程得以顺利完成,确保了杭州城及其钱塘江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钱谬也因此备受世人称颂。

2、访山西太原硫磺沟石窟与童子寺遗址

3、从太山下来,下一目标是硫潢沟石窟。顺公路往南走,可见一土路直通后山。土路很小,很难找到,往前走不远,是个煤场。走过煤场,就到了硫潢沟里。硫潢沟这个名字应该是比较正式,问当地村民是很难问得到的。要证明是否走对路,唯一的标志就是这条沟在那个煤场的上面。这次的目标是找硫潢沟石窟,往南的另一条沟里,有龙山石窟,很是著名,一般人知道龙山石窟,硫潢沟石窟鲜为人知,所以要找硫潢沟石窟,不要被误导。硫潢沟里到处都是开过的矿石,走不多远就能碰到一个矿洞。也许硫潢沟可能在若干年前产硫潢吧。

4、据记载沟内大约5公里的北山上,有唐人雕刻的一大型石窟,5公里有童子寺遗址,童子寺有高50多米的巨型大佛,只不过该佛早已经倒塌,从遗迹上似乎可辩出当年的辉煌。行进了500米,碰到一当地村民,问何处有石窟。村民说过了石门就到了。走了不一会,就到了石门(是个石头垒的隧道,很是显眼),但举目望去,满山都是树木、灌木,很难看到有石窟的影子。但山上巨石嶙峋,有好多不明的洞穴似乎处处都有石窟的影子。

5、正好沟内下来一帮刚刚从童子寺游玩回来的游客,急忙询问硫潢沟石窟的方位,没人知道,甚至无人听说过。有人说你等一会,后面有一戴黄帽老者,经常在附近爬山,或许他知道。过了一会,等到了老者,他说往前走大概20分钟,有一叉路,沿着走就能看到了石窟,在山上的一块巨石上。告别老者,没想到刚转了个弯,就碰到了一个叉路。按老者的话,应该还有一段路程。继续走,又碰到一叉路,顺叉路走,不多会,便发现是条死路。不过经仔细辨认,发现有一条小道。沿小道行,两边基本上被森林所盖,太阳光都照不进来。正行间,突然听到树丛从一阵响动,一土黄色的大概有一尺长的大鸟飞了出去,应该是一雌野鸡。大概摸索了20多分钟,摸到山底,能看到半山腰有倒塌的建筑物。爬到半山腰,看了几间倒塌的房子,还有一个很深的人工建造的隧道,深不见底,不知道是矿洞还是什么建筑。从倒塌的房子来看,应有百年以上的历史。隧道所用的石头历经风雨,已经磨损不堪,也应有百年历史。但还有一种可能,石头是从房子上拆下来的,也许洞的年代并不久。由于没有照明设备,我们也没有进去。呵呵,没准里面是藏宝的地方。

6、往上看,能看到一亭子。原来我们误闯入了童子寺遗址了。附近倒塌的房子,也许是童子寺遗址的一部分。试图往上爬,由于山体松动,没能成功。往左瞅了瞅,发现有一条上山的小径。往上爬,便到了童子寺遗址。

7、童子寺位于太原市西南20公里处的龙山上,它是龙山最早的重要建筑之距龙山石窟仅有一公里。据清道光六年《太原县志》载:“北齐天保七年宏礼禅师建,时有二童子见此山石,俨似世尊(世尊:佛教徒对释迦牟尼佛的尊称),遂镌佛像,高170尺(约57米),因名童子寺。”据《北史》、《北齐书》和《太原县志》的记载,童子寺规模宏大,造像奇伟,寺前燃灯石塔高耸,寺后石室僧舍排列,最大的一尊石佛像依山镌刻高170尺,北齐文宣帝高洋经常来这里游览,并登寺俯瞰并州城景,这充分反映了童子寺的兴盛。金天辅元年的宋金战争中,童子寺毁于兵火,明嘉靖元年僧道永重修。由于此寺元气大伤,已很难恢复它的原貌。到了本世纪三十年代此寺又遭到帝国主义分子的掠夺和破坏,从而使这座历史名刹成为一座废墟。但巨石砌成的寺基还在,当年寺区的规模还可辨认;170尺高的石佛像虽已风化,但寺后摩崖上石刻小佛像依然有六列之多,每列残存有几个浮雕佛像,个个姿态优美,面貌“瘦骨清相”,这是北齐佛雕的典型作品。佛经上说,释迦牟尼前世为菩萨时,燃灯佛曾为他授记,预言他将来必能成佛。燃灯佛是早于释迦牟尼的佛祖。因为在他出生时,身边一片光亮如燃灯,故名燃灯。这就是这座石塔取名的原因。燃灯石塔呈平面六角形,底部基座为六角须弥座,座下刻有六力士。塔身中空,在圆形的灯座上有个六角形灯室,灯室三面开门,顶部透空,燃灯烟火由这里排除。灯室外壁刻有装饰物,图形似龙,因遭受剧烈风化,不易辨别,但其中有两尊佛像还可清晰地看出。这佛像的姿态、衣纹的挺秀流利,似属北齐的手法。据《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第四期,童子寺燃灯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个石质燃灯塔,这种形状的石塔在日本和朝鲜虽还有保存,但比童子寺燃灯塔的时代要晚得多。所以,它不仅在古代建筑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时也体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科技水平这座古老的燃灯石塔,作为古代建筑,受到国家的重视。为了保护这一珍贵文物,山西省人民政府于1965年将其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9年建造“塔寺”作为维护燃灯石塔的措施。

8、02年,专家对童子寺遗址进行过系统的发掘。现在所呈现在眼前的就是发掘过的现场。佛寺创建于北齐,寺院的山门、院落、月台、大殿、佛台、经幢、僧房等遗址遗物清晰可辨。八角面体石刻经幢身和幢顶已确认为唐代遗物。佛寺大殿面栋五间,大殿中央为供佛用的佛坛已损毁,但佛坛上矗立的五根石柱在山西省还是首次发现。与童子寺背后童子寺大佛,由于石窟岩体崩塌,原貌遭到损坏,仅存的一排排佛像和一尊菩萨像以及历经千年风雨的燃灯塔仍然依稀可见。虽然寺庙早已成为一片废墟,大佛也崩塌,然令人惊讶的是燃灯塔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至今仍然矗立,是亚洲最古老的燃灯塔。有关部门根据该塔的状况,推断出太原在1400年间没有发生过大的地震的结论。寺庙遗址的侧面有几座小的石窟,有一窟内还能看见一菩萨的座象。其余几窟由于风雨侵蚀,里面已经空了,依稀能看到当年的彩绘。遗址中,有一大型石墩,上面雕有某动物的很肥雍、粗壮的下肢,但无法得知道是何种动物,也不知道石墩具体是什么用途。

9、童子寺遗址我上次来过一次,只不过没照相,有些遗憾,这次把遗址照了个够。上次来童子寺,走的路线与这次不同,上次是从龙山上过来的。龙山我去过四次,第四次才找了童子寺遗址,还是有人带才找到的,可见很难找到。具体路线我也不说了,因为说了,也找不到,太难找了。

10、从童子寺原路返回,根据记载硫潢沟石窟在硫潢沟5公里处,童子寺在5公里处,应该是已经走过了。议论后,说可能就是第一个叉路了。返回到第一个叉路,沿岔路走了不远,路被堵死了。不过向山上望去,山顶有块巨石,有黑影,似乎象个石窟。山上灌木丛生,几乎没路。不过还是发现一条曾有人走过的小路,顺着往上爬,一路被荆棘刺了够呛,终于爬到山顶,山顶上能看到一些残砖败瓦,更是坚定了我的信心,这附近应该有古建筑遗址。值得一说的是,爬到山顶,只剩下我一个人了。三个同伴我已经看不到了,心里开始发慌了。天色渐晚,而且所谓的山顶上的巨石根本不在山顶,还有更高的山需要爬,我试图再往上爬,发现时间不够。只得在巨石附近寻找石窟。巨石裂开了大缝,我从这边跳了过去,试图往巨石的边缘上走,但很快我就不敢走了,因为我怕掉下去,究竟有没石窟,我也不知道。我决定该返回了,却不敢重新跳回去巨石了,因为给我的感觉就是石头不稳,也许跳过去,石头就会震的掉下去。其实这是多余的担心,小心的爬了过去,差点找不回下去的路,让我感觉到迷路的恐惧。下山后,衣服被刺的到处脱线.下了山,我用相机拉近照了张巨石的照片,看了半天,才发现原来看到的黑影子是个柏树,不是石窟。时间不早了,只得返回了,硫潢沟石窟只得下次再找了。

二、内蒙哪里放生甲鱼最好

1、山西太原双塔寺(本名永祚寺)

2、双塔寺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双塔寺,三晋名刹,本名永祚寺,位于太原市城区东南方向,距市中心四公里左右的郝庄村南之向山脚畔。这里,绿树红墙,宝塔梵殿,龛阁玲珑,碑碣栉比,花卉溢香,松柏凝翠,肃穆幽静,古香古色。它一反我国千百年来寺院建筑坐北朝南的传统习惯,因地势而拓建,居高临下,坐南朝北。可谓背拥太行群峰,面俯汾水一带。身临其境,凭着古老的塔身,可广瞰古城太原之全貌,晋中盆地之沃野千畴。

4、双塔寺,本名“永祚寺”。只因其寺内那两座巍峨壮观,耸入云端的古塔,引人瞩目,才被世人习惯称呼为久而久之,真正的寺名渐不被人注视,而俗称却家喻户晓,尽人皆知。“永祚寺”之“永祚”二字,语出《诗经·大雅·既醉》中:“君子万年,水锡祚胤”句,“永祚”就是“水锡祚胤”的略写。《尔雅·释古》说:“永,长啊也;永,远也。”《说文解字》说:“祚,传也;祚,福也。”《晋书·乐府》说:“永祚,犹远祚也。”可见“永祚”一词,似有“永远传流,万世不竭”的意思。这就是寺名的来由和含意吧。双塔寺始建于明代万历中叶,大约在明历二十五年至三十年之间(公元1597——1602年),距今38O余年。初创之时,还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所寺院,也没有达到现在这样的规模。那时,仅建了一座补辅太原“文运”不足的文峰塔,取名“宣文塔”,即如今偏于东南隅的那座旧塔。至于那紧靠塔而建的几间简陋寺舍,而今早已荡然无存。当时,寺名也不叫“永祚寺”,而是叫做“永明寺”。关于“永明寺”和“宣文塔”的起建原因,明万历本《山西通志》和万历本《太原府志》都曾作过明确的记载。

5、宣文塔和永明寺问世不久,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晋藩第十一代王——晋穆王朱敏淳觉得永明寺、宣文塔规模简陋,与省城太原的地位不甚相称,就下书五台山显通寺,邀请该寺主持,当时在全国颇有些名气的建筑家福登的和尚,来太原主持扩建“大塔寺殿宇”的工程。福登的和尚是明代中叶著名高僧。万历皇帝的生母,那个笃信佛教的慈圣宣文李太后就拜他为师,皈依其门下。福登接到晋穆王邀请后,便来到太原。当他看到永明寺的宣文塔微向西北倾斜时,就向晋王建议,在扩建殿宇的同时,另建一新塔于旧塔之左。晋王采纳了福登的建议并在慈圣皇太后出资佐助下,用了4年的时间,即万历三十六年春至四十年九月(公元1608——1612年),新建了寺院的三座大殿,即现存永祚寺殿堂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三圣阁、两厢方丈和两廊配殿,以及位于旧塔西北方的新塔,形成了“两峰插天”,“楼阁巍然”的大观。

6、福登计划中的寺院规模是非常宏伟的,除了目前现存的后院三座大殿外,还有天王殿、后院门庭、前院诸殿和山门的殿堂。然而,终因年迈体弱,积劳成疾,无法完成其计划,于这年(万历四十年)秋天九月,完成新塔之后,抱病返回五台山,不久即圆寂于台怀镇显通寺。这个终未能完工的塔寺,遂更名“永祚寺”,两塔均定名为“宣文塔”。

7、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阳曲县地方官曾对双塔寺进行过一次修葺,新筑两塔之间的过殿。有关资料说,这次修寺,曾准备新建该寺山门,后不知何故而未盖成。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阳曲县知县戴梦熊,也曾筹砖备瓦,准备大兴土木,兴建双塔寺的围墙并山门。恰巧,这年升迁为汉阳知府,未能如愿。直至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才由阳曲县继任知县刘江召集工匠,砌起从东配殿至西配殿的寺院围墙,并辟建一简陋之极的山门。这样,总算使空旷且坦露了八十余年的寺院有了遮拦。因为起建围墙和山门的夙愿,发至于前任戴氏,刘江在工程完竣后,请戴梦熊提了“祗国胜境”的门额。今天的永祚寺二门,就是当时所建的山门。

8、民国以来,永祚寺因年久失修,尤其是大雄宝殿和三圣阁,多经风雨剥蚀,损坏到几乎“倾覆”的地步。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杨子端等人积极活动,组织募集捐款,维修塔寺,并在修旧的基础上,在大雄宝殿对面,东西配殿北端,破土动工建起六间单坡式北房,在原天王殿的位置上新辟院门,构成传统的四合院式布局。如今的永祚寺三门,即门额书“永祚禅林”的寺门,就是当时的产物。

9、解放前夕,双塔寺由于其地势险要,成为军阀阎锡山固守太原,负隅顽抗的军事要塞。高大的双塔,变成了阴森的碉堡,古老的寺院,成了驻扎军队的兵营。名刹古寺进入它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饱经战乱,满目疮痍。

10、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塔寺焕发了青春。建国40年来,党和政府曾多次拨款,维修双塔寺,特别是“文革”后,省、市政府对文物管理工作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更加重视。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十年中,迅速地医治了永祚寺的创伤,投资巨款,修复了重创于“太原战役”的宣文西塔;精心设计,新建了嵌满“宝贤堂集古法帖”和“古宝贤堂法帖”两套珍贵碣石的碑廊;收集和荟萃了散佚在全市各处,不同历史时期的石雕、石刻、石碑;仿建了具有明代特色,与永祚寺明代所建殿堂风格一致的寺院山门和前院东、西厢房;新植了数以千计的,来自山东菏泽的牡丹珍奇品种。使有着近四百载历史的古刹,一扫往日颓势,面貌为之一新。太原和日本的姬路市结为友好城市后,姬路市的日本友人,已在姬路市仿建了双塔水祚寺。1989年3月,在姬路市建市200周年纪念日中,正式剪彩接待游人。


参考资料
(来源:未知)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xiziuec01.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返回首页